9 月 23 日中美双方会谈时,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议员史密斯突然提起希望中国多买波音飞机,紧接着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又放风说中美关于波音的 “巨额” 订单谈判已到最后阶段,很快就能敲定。这一连串动作,让 “买飞机” 成了这次中美互动里绕不开的话题,背后藏着美方的小心思,也考验着中方的理性判断。
先说说美方为啥这么急切地想让中国买波音飞机。
从自身情况来看,波音公司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 “招牌”,背后连着一大串产业链,能解决好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可这几年,波音麻烦不断,一会儿出安全事故,一会儿客机交付受阻,全球市场份额被空客一点点抢了去,日子很不好过。中国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要是能从中国拿到大额订单,对波音来说就是 “雪中送炭”,能帮它缓过一口气;对美国政府而言,这也是一份亮眼的政绩,既能提振国内经济,又能安抚产业链上的从业者,缓解就业压力。
而且,用 “飞机外交” 推动关系,对美国来说是老套路了。以前特朗普在任时,会见外国政要总不忘推销波音的飞机,想借经济合作拉近政治关系。这次美方明显是想故技重施,觉得先敲定一笔实实在在的飞机买卖,能给后续更难谈的议题营造好氛围,甚至为高层会晤铺路。不得不说,美方这算盘打得挺精:既摆出想稳住中美关系的姿态,又能顺带解决国内经济和政治上的麻烦,一举两得。
不过,美方的心思再精,也得看中方买不买账。中国要不要多买波音飞机,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综合考虑好多方面。首先,订单本身得划算,技术细节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商业条款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考量。要是条件不合适,光靠美方口头推动,肯定行不通。
更重要的是,得看中美整体关系的走向。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谈可以,但必须互相尊重;合作我们不拒绝,但美方得拿出诚意,不能一边喊着要对话,一边又在我们的核心利益上搞小动作。就像台海、南海这些问题,还有美国对中国的科技管制,都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核心议题。如果美方嘴上说着希望中国买飞机、想改善关系,背地里却在这些问题上继续挑衅,那想买飞机的事根本就没往下谈的基础。毕竟,一笔飞机订单可没法抵消美方在核心利益上对我们的损害。
这次会谈里,史密斯除了提买飞机,还强调中美缺乏军事对话,担心会增加误判风险,希望在军事能力、新兴技术领域开启顺畅沟通。这说明美方也意识到,跟中国这样体量相当的战略对手长期 “失联”,风险太大,想构建稳定的沟通机制来缓和紧张关系。但中方心里很清楚,沟通得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不能美方想谈的时候就谈,不想谈的时候就随意在我们核心利益上动手脚。
从这次美方罕见的主动姿态来看,中美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新动态,双方好像都在试着走出低谷,进入一个 “探索稳定” 的阶段。毕竟,对两国来说,保持一定的沟通、避免关系彻底破裂,是务实的共同需求。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现在是 “小周期缓和与大趋势竞争” 并存的状态,不会因为一笔可能的飞机订单就彻底改变竞争的大格局。
美方要是真想改善关系,光靠说漂亮话、推商业项目远远不够,得拿出真真切切的行动,在核心议题上尊重中国的利益和底线,停止那些损害双方互信的行为。
名鼎配资,免费配资,配资658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