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刷新闻,刚端起的豆浆都差点倒了,有几个消息眼睛一扫过去就忍不住多读了几遍,“青岛4家企业入选全国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胶州湾第二隧道又有新新动静,暑运客流爆了新纪录,还有啥地铁延时、演唱会,外加海上火箭发射”——这么一看,青岛不光天上地下热闹,连水下和大海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说有啥事能让一个普通青岛人心潮澎湃,可能不是“地球爆炸”这种大场面,而是家门口出个“国字号”、通勤路新多条隧道,甚至突然多场演唱会顺便还能赶场去个医院复查,一条龙全套服务全包圆。
咱老百姓念叨最多的不就俩字么:靠谱!可这里头靠谱,背后是不是都跟想象的一样靠谱?算了,我决定带着点疑心“侦探”劲头,今天就聊聊青岛这些大新闻。
说起第一桩事——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榜单,全国43家企业进入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青岛有4家赫然在列。这说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别以为这标签只是贴贴纸。你细琢磨,这一堆企业,全国一抓抓一把,最后筛来筛去,青岛能捞出四家,体量不大不小,影响却不一般。
有网友吐槽说“不就是质量过关吗?”这年头,哪个牌子敢说自己差劲?可这“国字号”评选是强中选强,咱不夸大,光是报名材料都不敢一次性写完,那审核程序一层又一层,要查管理系统、生产链条、品控追溯,甚至有的评审专家还专门跑车间“搞突击”。能过?能!但多半得在大小考核里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举起直通全国的“免检”红旗。
四家企业上榜,意味啥?说白了就是面子、票子双赢。面子不用说了,能把青岛名字送进工信部发布会,足以让青岛本地产业链拉满自信。票子,别小瞧这点荣誉,银行贷款、政策减税、市场准入……真有点像“金刚护体”,企业以后出去招商引资、对接上下游,还不分分钟多出点底气?
不过,有网友私聊问我,“青岛这几年企业搞质量,不是说前面也有不少假摊子,能不能确保这次是实打实的?”这个问题问得尖锐。实事求是说,你有十家企业,难保没一两家滥竽充数。但国字号能揽进去,起码说明了底子够硬。未来还得盯着、挑着看,看事件最终效果。期待个三五年,看看“国字号”企业能不能混成真正的“青岛制造”门面担当。
说到工业就不能不聊交通,城市发展节奏真越来越快。这不,胶州湾第二隧道又搞出新动作。据说已经穿越f13断层,然后黄岛端下穿通道工程又有新的规划公告。Confused?说白了,就是隧道挖下去后面还会分岔,规划师们还没歇呢,又出来一条新的“下穿通道”。
每次只要二隧有风吹草动,青岛本地朋友圈就炸锅,“终于要通了?”、“工程神速!”、“啥时候能不堵车?”这种催促和盼望夹杂着还是一种天然焦躁。毕竟,湾区和高新区的人天天在拥堵里飙车,谁不希望早点开通?说句刻薄的,第一隧道那会儿各路专家、工程师、老板也都信誓旦旦说“快极了”,真正开成还晚了好几年,今天二隧再怎么高调宣传,市民心理其实都学精了:信公告,不信工期。谁家没点延误历史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西海岸端地面道路刚规划,紧接着下穿通道又批前公示,说不定真能提速。更何况,这隧道爬过f13断层时大家都替施工队捏了把汗,谁敢说青岛不是工程人魔鬼训练场?无人区意思是不能住人,这里可真是“人类工程奇迹+东北大烟囱红脖气质糅合综合体”了。
有时候真替工程师和民工师傅们感到心疼,你想象一下,海底下几百米,几十度高温,泥浆涌动,挖掘机一个失误可能全车就卡死。穿过f13断层那关,不光技能考核更是胆量拍照。不信?查查材料,去年有隧道挖断层时用的屏障盾构技术,目前国内理工圈就那几家能做到,青岛不扛旗谁扛旗?这下子新方案一批前公示,管你怎么消化,反正谁坐等通车谁有耐心。
转头看下地铁和机场,热闹劲简直没法挡。暑运期间,青岛机场客流量67.2万,比去年同期涨了25.4%,这啥意思?有朋友笑说,“今年挥汗如雨不如挥汗如飞”——说白了,就是人们钱包鼓了点,加上疫情阴影消退,大家都要出门放风。不止青岛本地人飞出去,江浙沪、北京、深圳的朋友也都顺路来度假。
再结合地铁8号线开通并延时运营这消息,说实话,真有点“城会玩”。9月6、7日,伍佰&China Blue演唱会在健身中心体育馆开,地铁不延时你让歌迷回家?那得多少人被困场地门口找“丁真”接送。青岛总算开窍,用运营数据和文娱活动绑一起操作,真有点一线城市“机灵”的味道了。
说到医院建设,也别以为这只是投资交差。青岛脑病康复医院总院主体工程本月完成,明年一季度就要交付启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青岛“向新而生”的一个缩影。医学康复、神经诊断能力能提速,未来青岛大健康产业圈就少不了一票头部资源,咱身边叔叔阿姨、有点年纪的邻居都盼头大了。谁都盼着医院别光会盖楼,设备跟上、人马搭齐、服务别掉队。
还有点看似闹腾却细思极恐的新闻。山东省地下水限制开采和禁止开采区新批复了,为什么突然收紧这口子?海上火箭也要发射,还禁航?虽然看似和普通市民没啥大关系,但实际上这一连串“稳水源”、“造科技”、“控航线”变化,不都暗搓搓影响着我们用水用电、出门遛狗的日子?别说,这年头城市里别说断水断电,就怕哪天天上掉火箭下来你都没地可躲。
再聊点轻松的,中国足球选帅信息公开,这事儿每年都成段子。这波中国足协开门纳贤,公开选聘国家男足主教练,这新闻一出球迷们就开始互怼:“要不让梅西试试?”开玩笑归开玩笑,谁都知道中国足球的瓶颈不在“帅哥”身上,但总得给点希望感吧,选帅这个透明姿态也算政通人和、球迷服气了。
还有铁路新优惠,儿童、残疾军人、伤残警察还有消防人员都能享受购票优惠,9月6号开始发售。这种福利在网上一放出来,立马被点赞转发。毕竟社会温情要落实得实在点,政策干货不止是几个文件,要体现在真正“票好买、路好走”上头。
说了这么多,不免要多啰嗦一句,感觉现在的青岛,新闻全是铺天盖地的“利好”:产业升级、基建加码、文旅潜力、电商流量、民生工程……要是搁几年前听说一个城市同一天能蹦出来这么多国家级、民生级大项目,可能有人还半信半疑。可如今,生活里这些“新鲜猛料”离我们越来越近,你还真的得学会适应。
但仔细一看,又不能光盯着表面。企业荣誉、机场数据、基建规划、民生惠民……看上去全国人民都要羡慕,咱自己得盯着实际效果:新项目能不能兑现承诺,基建红利分不分得到个人,惠民优惠能不能真正惠到民众?别到头来,又成了GDP数据上的一组漂亮数字,咱平头百姓家里马桶还堵一半。
不过乐观一点讲,青岛这波推新,不管最后面子票子能不能都赞到,不可否认这座城市的进化速度加快了。像演唱会地铁延时、医院单月完工、机场爆量、湾隧爬断层,这里头都混着一点激情和冒险,既有人情味也不失技术感。
说来说去,日子得咱自己过。逮住任何一个“国字号”、工程狂潮、小众福利,都不能光用掌声收尾,要自问一句:“我能不能直接受益?身边还有哪些人还在观望?”城市生机,素来有关众人齐蹦跶,而不是主角单打独斗。
聊到这里也差不多了,青岛近期一箩筐新闻,哪个事你最在意?有没有哪个小细节值得再琢磨琢磨?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说不定下次主角就是你和我。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名鼎配资,免费配资,配资658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